简介: 关于书名为什么叫这个我也不知()道,书名就像人名一样(),只(zhī )要听着顺耳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意()义()或者代表什么(me ),就好()比如果《三重门》叫《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叫(jiào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叫《三重门》,那自然也会有人觉得不错并展开丰富联想。所以,书名没有意义。 -
然后我推车前行,并且越推越悲愤,最后把车扔(rēng )在地上,对围观的人说:这车我不要了,你们()谁要谁(shuí )拿去。
第二()天()中午一凡打我电话()说()他在楼下,我(wǒ )马上()下去,看见(jiàn )一部灰色的奥迪TT,马上上去恭喜他梦想成真。我(wǒ )坐在他的车上绕了北京城很久终于找到一个僻静的地(dì )方,大家吃了一(yī )个中饭,互相说了几句吹捧的话,并且互相表示(shì )真想活得像对方一样,然后在买单的时候大家争执()半(bàn )个钟头有余,一()凡()开车将我送到北京()饭()店贵宾楼(lóu ),我们握()手依依(yī )惜别,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面。
内地的汽车杂(zá )志没有办法看,因为实在是太超前了,试车报告都是(shì )从国外的杂志上(shàng )面抄的,而且摘录人员有超跑情结和概念车情结(jié ),动辄都是些国内二十年见不到身影的车,新浪的BBS上(shà()ng )曾经热烈讨论捷达()富()康和桑塔纳到底哪()个()好讨论(lùn )了三年,讨()论()的(de )结果是各有各的特点。车厂也不重视中国人的性(xìng )命,连后座安全带和后座头枕的成本都要省下来,而(ér )国人又在下面瞎(xiā )搞,普遍有真皮座椅情结,夏利也要四个座椅包(bāo )上夏暖冬凉的真皮以凸现豪华气息,而车一到六十码(mǎ )除()了空调出风口不出风()以外全车到处漏风()。今()天(tiān )在朋友店里还()看()(kàn )见一个奥拓,居然开了两个天窗,还不如敞篷算(suàn )了,几天前在报纸上还看见夸奖这车的,说四万买的(de )车花了八万块钱(qián )改装,结果车轮子还没有我一个刹车卡钳大。一(yī )辆车花两倍于车价的钱去改装应该是属于可以下场比(bǐ )赛级()别了,但这样的车给我()转几个弯我都担心()车()(chē )架会散了。
对于(yú() )摩()托车我始终有不安全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在小(xiǎo )学的时候学校曾经组织过一次交通安全讲座,当时展(zhǎn )示了很多照片,具体内容不外乎各种各样的死法。在这些照片里(lǐ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一张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被大卡车(chē )绞碎()四肢分家脑浆横流皮()肉满地的照片,那时()候()铁牛笑着说真是(shì() )一()部绞肉机。然后我们认为,以后我们宁愿去开(kāi )绞肉机也不愿意做肉。
当年冬天即将春天的时候,我(wǒ )们感觉到外面的(de )凉风似乎可以接受,于是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群(qún )纷纷开始出动,内容不外乎是骑车出游然后半路上给(gěi )冻回来继()续回被窝睡觉。有女朋()友的大多选择早上()冒()着寒风去爬(pá )山,然()后()可以乘机揩油。尤其是那些和女朋友谈(tán )过文学理想人生之类东西然后又没有肌肤之亲的家伙(huǒ ),一到早上居然(rán )可以丝毫不拖泥带水地起床,然后拖着姑娘去爬(pá )山,爬到一半后大家冷得恨不得从山上跳下去,此时(shí )那帮男的色()相大露,假装温柔地问()道:你冷不冷?
不幸()的()是,开车(chē )的人发现()了()这辆摩托车的存在,一个急刹停在路上。那家伙大难不死,调头回来指着司机骂:你他妈(mā )会不会开车啊。
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yī )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我说(shuō )其实是我进步太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shēng )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shǎng )的层次上。我总(zǒng )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kǎo )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这是一种风(fēng )格。